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彩神争霸彩票唯一入口 > 新闻动态 > 55岁广告人肖仑爆火:当年烦人的广告,为何成了年轻人的泪点?
55岁广告人肖仑爆火:当年烦人的广告,为何成了年轻人的泪点?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64

"原来是你耽误我小时候看动画片!"当这条点赞破万的评论出现在55岁肖仑的短视频评论区时,这位从业30年的广告人突然意识到——那些曾被孩子们"嫌弃"的广告时段,如今竟成了Z世代集体记忆的密码。从8848钛金手机到背背佳,这些曾经霸屏的"洗脑广告",为何能在十年后掀起一场跨越代际的"回忆杀"?

被"鬼畜"的广告人意外翻红

2014年,当肖仑被客户临时推上8848手机广告镜头前时,他绝不会想到,这条"钛金机身、鳄鱼皮质"的奢侈品手机广告,会在十年后成为B站鬼畜区的素材。更戏剧性的是,当他在短视频平台重现经典台词时,涌来的不是吐槽而是满屏"爷青回"的弹幕。

"当时完全是被赶鸭子上架。"肖仑笑着回忆。这位幕后策划人意外成为广告符号的经历,恰似港剧御用反派黄文标——观众记不住他的名字,却忘不了那张"恶人脸"。这种奇妙的记忆锚点,正是"回忆杀"能够精准狙击年轻人情感的关键。

广告时段为何成了集体记忆坐标

心理学中有个"普鲁斯特效应":特定气味或声音能瞬间唤醒尘封记忆。肖仑的广告声线对于95后而言,就是这样的记忆触发器。数据显示,他二次走红的粉丝中,18-23岁群体占比超60%,这些当年被广告打断动画片的孩子,如今正通过戏谑的方式完成与童年的和解。

就像《武林外传》片头曲响起就会让人想起暑假,特定年代的广告实际上承担了"时代刻度"的功能。网友@可乐不加冰的留言很有代表性:"现在听到'小罐茶大师作',想起的却是偷吃妈妈藏在茶罐里巧克力的下午。"

代际和解背后的传播密码

这场跨越十年的对话,揭示了怀旧经济的底层逻辑。肖仑发现,年轻人并非单纯怀念广告本身,而是在追忆那个全家围坐看电视的慢时代。当45-55岁男性还在讨论产品功能时,Z世代更在意广告承载的情感价值——正如网友把"耽误看动画片"的抱怨变成亲切调侃。

这种现象在传播学中被称为"文化返祖",就像张晨光从台湾小生变成"国民爸爸",经典内容总能在新语境中获得重生。肖仑的案例证明,真正的传播生命力不在于形式多炫酷,而能否成为一代人共同记忆的注脚。

站在55岁的人生节点,肖仑说他终于读懂了父亲85岁仍坚持发抖音的执着。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记忆载体,而当不同世代在同一个内容前会心一笑时,那些曾被抱怨的广告时段,终究成了连接彼此的时光胶囊。或许正如某条高赞评论所说:"我们讨厌的不是广告,而是再也回不去的童年频道。"